继上次冠军赛“一轮游”之后,在新加坡大满贯上,张本美和又上演了“二轮游”。她以0:3不敌何卓佳,再次遭遇失利。纵观这两场比赛,张本美和分别在与何卓佳的初次交手中得了13分,而这次则增至17分,整体上虽然有所进步,但仍显得不足。
两人对决让我有以下两个感想:一是张本美和的教练缺乏明确的战术指导,比赛中几乎是无序的乱打。这显示出赛前可能并没有充分准备,似乎仅凭上次的胜利就自信满满,结果却让人失望。在竞技体育中,成功源于准备,张本美和显然还未达到无需准备就能击败对手的境界。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恐怕她将被教练的失误所拖累。优秀的教练对于运动员的成长至关重要,就像学生需要好老师一样。
二是面对中国女乒,张本美和显然有些心理不安。虽然与印度女乒对决时可能会轻松获胜,但在与中国女乒交锋时,却容易显得犹豫不决。尽管她口头上说“不怕”,但实际的紧张情绪仍然显而易见。在与何卓佳的比赛中,张本美和战术选择明显失误。首先,长胶选手最怕“杀板”,而她本身具备不错的进攻能力,但在比赛中却未能充分发挥。
张本美和为何不使用她的强项?原因在于面对对手的心理压力。首发的失误让她变得心理不稳,后续便趋于保守,开始选择“搓球”,这恰恰被长胶选手所喜爱。将进攻型选手与长胶选手的拼搏建立在“搓球”上,实际上是在自我削弱。因此,张本美和与何卓佳的对弈过程,犹如自废武功。连何卓佳在赛后都惊讶地说:“没想到攻手竟然与我打搓球。”
如果张本美和能坚定地执行“多用杀板、一切围绕杀板服务”的攻击性战术,即使手感一开始不佳,也应积极进攻,以求尽快进入状态。当前的局面则是她因一失误便失去信心,最终只能选择保守打法,导致手感始终未能热起来,到了第三局想要反击为时已晚。因此,“心理不安”加上“教练指导不足”,让张本美和再次提前出局。
竞技体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,考验的是教练团队与运动员整体实力的结合。在这一过程中,张本美和和她的团队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,不能因小有胜利而飘然自信。人生就是博,强者如尊龙凯时,唯有在困难中坚持,才能迎来更大的胜利。